?色差儀中的 SCI(Specular Component Included) 和 SCE(Specular Component Excluded) 是兩種不同的測量模式,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包含鏡面反射光(表面光澤的影響)。以下是詳細對比:
1. 核心區別
參數 | SCI(包含鏡面反射) | SCE(排除鏡面反射) |
測量原理 | 測量時包含鏡面反射光(即總反射光) | 排除鏡面反射光,僅測漫反射部分 |
表面影響 | 忽略表面光澤差異,反映材料真實顏色 | 受表面光澤影響,反映人眼視覺效果 |
數據特點 | 數據更穩定,適合質量控制 | 數據更接近肉眼觀察,適合外觀評價 |
2. 適用場景
SCI模式
- 用途:
- 材料顏色的客觀比對(如顏料、塑料母粒的色差檢測)。
- 表面處理(如磨砂、拋光)后的顏色一致性控制。
- 典型行業:
- 涂料、油墨、塑料制造。
- 實驗室顏色研發(排除光澤干擾)。
SCE模式
- 用途:
- 模擬人眼觀察,評估最終產品外觀(如手機外殼、汽車漆面)。
- 檢測表面光澤不均導致的視覺色差。
- 典型行業:
- 電子產品、汽車噴涂、家具表面處理。
3. 測量數據差異示例
- 同一啞光紅色塑料板:
- SCI模式:ΔE≈0.5(顏色本身一致)。
- SCE模式:ΔE≈1.2(因表面粗糙度差異,肉眼可見色差)。
4. 如何選擇?
- 選SCI:
- 需要排除光澤影響,專注顏色配方準確性時。
- 國際標準(如ISO、ASTM)通常推薦SCI用于工業色差管控。
- 選SCE:
- 需匹配人眼視覺,尤其在高光澤或啞光表面檢測時。
- 客戶對外觀要求嚴格(如奢侈品、高端家電)。
5. 常見色差儀配置
- 高端機型(如X-Rite Ci64、Konica Minolta CM-26dG):同時支持SCI/SCE,可一鍵切換。
- 經濟機型:可能僅支持其中一種模式,需根據需求選擇。
提示:部分儀器稱SCI為“包含光澤”,SCE為“排除光澤”,本質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