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選擇維氏硬度(HV)試驗的試驗力(通常稱為“壓力”或“載荷”)時,需綜合考慮材料特性、試樣尺寸、測試目的以及相關標準要求。以下是關鍵選擇原則和步驟:
1. 根據材料硬度范圍選擇
- 軟材料(如鋁、銅、退火鋼等):建議選用 較低載荷(如1 kgf、5 kgf),避免壓痕過深導致測量誤差。
- 硬材料(如淬火鋼、硬質合金、陶瓷等):可選用 較高載荷(如10 kgf、30 kgf 或更高),確保壓痕清晰可測。
2. 考慮試樣厚度
- 薄試樣或表面層(如鍍層、滲氮層):
- 載荷需小(如0.1 kgf、0.5 kgf),避免壓痕穿透表層或影響基體。
- 根據 ISO 6507 或 ASTM E384 標準,壓痕深度應小于試樣厚度的 1/10。
- 厚試樣:可選用標準載荷(5~50 kgf)。
3. 測試目的
- 宏觀硬度(常規檢測):常用 5~30 kgf。
- 顯微硬度(微觀組織分析):常用 0.01~1 kgf(如測量單個晶粒或相)。
4. 遵循標準規范
- 國際標準(如ISO 6507、ASTM E92/E384)或行業標準(如GB/T 4340)會規定特定材料的推薦載荷范圍,需優先參考。
5. 壓痕尺寸與測量精度
- 壓痕對角線長度建議在 20~50 μm 之間:
- 載荷過小 → 壓痕太小,測量誤差大。
- 載荷過大 → 壓痕超出視場或試樣變形。
6. 常見載荷選擇參考表
應用場景 | 推薦載荷(kgf) | 適用標準 |
顯微硬度(薄膜/涂層) | 0.01~0.1 | ASTM E384 |
薄板金屬 | 0.5~5 | ISO 6507 |
常規金屬材料 | 5~30 | GB/T 4340 |
硬質合金/陶瓷 | 10~50 | ISO 3878 |
7. 注意事項
- 試樣表面粗糙度:需拋光至Ra < 0.2 μm(顯微硬度)或Ra < 1.6 μm(宏觀硬度)。
- 載荷均勻性:避免沖擊載荷,確保平穩施加。
- 重復性:同一試樣建議多次測量取平均值。
總結步驟
1. 確定材料類型和硬度范圍。
2. 測量試樣厚度,確保載荷不導致壓痕過深。
3. 參考相關標準,縮小載荷選擇范圍。
4. 預測試驗證:若不確定,可嘗試不同載荷,選擇壓痕清晰、數據穩定的條件。
通過以上方法,可合理平衡測試精度與試樣完整性,獲得可靠的維氏硬度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