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 如何選擇載荷測量黃銅的維氏硬度(HV)?
維氏硬度測試(HV)通過金剛石壓頭在試樣表面施加一定載荷,測量壓痕對角線長度來計算硬度值。載荷的選擇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適用性,尤其對于黃銅這類較軟金屬。以下是選擇載荷的關鍵因素和建議:
1. 黃銅的硬度范圍
黃銅(銅鋅合金)的硬度通常在 50~200 HV(取決于鋅含量和熱處理狀態),屬于較軟金屬。
- 普通黃銅(如H62):約80~120 HV
- 高鋅黃銅(如H90):約50~90 HV
- 鉛黃銅(易切削):約60~100 HV
2. 維氏硬度載荷選擇原則
(1)ISO 6507/ASTM E92 標準推薦
材料硬度(HV) | 建議載荷(kgf) | 適用情況 |
<100 HV | 0.1~1 kgf | 極軟材料(如純銅、退火黃銅) |
100~200 HV | 1~5 kgf | 常規黃銅、冷加工黃銅 |
>200 HV | 5~10 kgf | 高硬度合金黃銅 |
(2)關鍵考慮因素
- 壓痕尺寸:
- 載荷過小 → 壓痕太小,測量誤差大(對角線難分辨)。
- 載荷過大 → 壓痕超出試樣厚度或邊緣,導致結果失真。
- 理想壓痕對角線長度:0.2~0.5 mm(顯微鏡可清晰測量)。
- 試樣厚度:
- 根據 “10倍壓痕深度”規則,試樣厚度應 ≥ 10倍壓痕深度。
- 例如:1 kgf載荷下壓痕深度約0.02 mm,試樣厚度需 ≥ 0.2 mm。
- 測試目的:
- 宏觀硬度(如材料整體性能):用 1~10 kgf。
- 顯微硬度(如局部組織分析):用 0.01~0.5 kgf。
3. 黃銅維氏硬度測試推薦載荷
黃銅類型 | 推薦載荷(kgf) | 備注 |
退火態軟黃銅 | 0.5~1 kgf | 避免壓痕過大 |
冷加工/硬態黃銅 | 1~5 kgf | 常規檢測 |
薄片/鍍層黃銅 | 0.1~0.5 kgf | 顯微硬度 |
4. 操作注意事項
1. 表面制備:
- 測試面需拋光(Ra ≤ 0.2 μm),避免氧化層或劃痕干擾。
2. 加載時間:
- 通常保持 10~15秒(ISO標準),軟材料可縮短至5秒。
3. 壓痕測量:
- 使用400×光學顯微鏡測量對角線,取平均值計算HV值。
4. 重復性:
- 至少測3個點,取平均值,避免局部偏差。
5. 常見問題與解決
- 問題1:壓痕邊緣隆起(材料太軟)
解決:降低載荷(如從5 kgf改為1 kgf)或改用布氏硬度(HBW)。
- 問題2:壓痕不規則(表面粗糙)
解決:重新拋光試樣,確保測試面平整。
- 問題3:載荷選擇爭議
解決:參考相關標準(如 ISO 6507 或客戶要求)。
總結
- 常規黃銅:1~5 kgf 載荷(HV10~HV5)。
- 軟/薄黃銅:0.1~1 kgf(顯微硬度)。
- 驗證方法:先試測,觀察壓痕是否清晰、無變形,再調整載荷。
如需更精確結果,可結合布氏硬度(HBW)或洛氏硬度(HRB)交叉驗證。